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21年9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文礼常谈|需求与幸福

泰顺县文礼书院 文礼书院 2021-07-03

编者按

文礼书院院长季谦先生对学生常常给予随机指点,本平台不定期发表此类日常讲话,并设专栏“文礼常谈”,敬请关注。



季谦先生


美国上个世纪有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家,叫做“马斯洛(先生板书名字,粉笔断)——粉笔都没有做好,这真令人忧虑。以前我在台湾买订书针,常常订下去纸没有穿破,钉子自己弯了。(诸生笑)我问商店怎么会这样?店主教我买日本制的,就好了,我本来不喜欢用日本货,但没办法,只好买了,果然很好用。其实要把钉书针和粉笔做好,也不难,为什么做不好呢?最主要可能不是省钱的问题,而是不用心的问题。——嗯,说马斯洛,他号称“人本心理学家”,为什么“人本”呢?心理学本来是研究人,当然都是人本,但特别叫“人本”,有一个意思,就是比较注重人的生命,也就是有些心理学,其实是把人当机器,当物或动物来研究,那马斯洛就比较人性化,把人当人看,所以号称“人本心理学”。他最著名的理论就是“五层需求理论”。他把人存在的需求分为五层,第一是生理层,生理要活着啊,生理当然要满足,至少要吃饱穿暖。满足了生理层之后,他又要第二层,安全,这就从生理的需求渐渐转到心理的安全。接下来是社会的需求,在生理和安全都满足以后,人还会有“爱与被爱”的需求。接下去第四层,不只是社交的需求,他还需要在社会上被人尊重,有名声的需求。最后第五层是“自我实现”,满足自我的需求。这五层需求层层上递,第一层需求还不能满足的人,就不能想到第二层,不能满足第二层就不会有第三层需求。比如一个人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,他便不会去需求心理的安全感,心理有了安全感之后,才会想到与社会相交往,然后会进一步追求被尊重,等等。像这样,把人类一层一层的需求摆出来,煞有介事,其实啊,都是废话。为什么?这谁不知道呢?但是,我们又说,这谁知道呢?意思也就是说一般人想问题没有想得那么清楚,就好像皮亚杰经过长年的观察,终于发明了一个也很伟大的“认知心理学”理论,说:人生分为四期,0岁到3岁是感觉动作期,3岁到6岁是运思准备期,6岁到12岁是具体运思期,12岁以上叫抽象运思期。总之,他的结论是:“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慢慢成长的”,这不也是一句废话吗?但他成就了大名,而且影响了世界。为什么废话能影响世界?因为这种话一讲出来,大家都会认为对啊对啊对啊。那为什么大家觉得对呢?因为这种事大家原来也是知道的,也是这样想的,只是其他人没有想得这么清楚,如今一有人说出来了,立即心向往之。所以大家都知道生命是有需求的,而越低的需求是越现实化的,从身体的,安全的,被爱的,到被尊重的,最后一层才是“自我实现”,自我实现,就关联到超越的层次了。

依照马斯洛的说法,如果需求得到满足,他会有幸福感。越高层次的满足,幸福感越强。但如在哪一层得不到满足,人的心理就会停在哪一层上,感到不安。于是就会有那一层的心理问题,甚至会有那一层的心理疾病。那么,请各位同学想一想自己心里有哪些不安?哪些疾病?是第一层生理的吗?你的吃饱穿暖有没有问题?如果这一层没有问题,那就是一个相当幸福的人,你应该这样想,你便会常庆幸自己。我们同学在这一方面应该问题比较少,当然,也有人在这里还不满足,因为他“嘴馋”,他太在意这层需求了,他的要求总是停留在生理上,那是很低级的人格。再来就是心理的安全感,有的人是很没有安全感的。如果没有安全感是环境造成的,比如政治的恐怖,或者你背后有人想害你,那是很可怕的,现在同学应该没有这种安全感的威胁才对。再来有没有社会的成就?有没有朋友?朋友对你好不好?有没有被爱?这是对“安全感”更进一步的要求,那你如果觉得这里不满足,那你心理上也会不平衡的。再来,有没有被尊重,是不是大家都捧着你,都赞赏你,如果有人批评你,你心里会怎么感受?这些都会造成心理的问题。最后说到“自我实现”,“自我实现”这个用辞也可以通到超越的境界,但也可以说是一种“功成名就”,满足原来的愿望。如果只是他自我愿望的满足,没有通于历史文化通于圣贤天道,那这个自我实现还是现实的。马斯洛毕竟是心理学家,心理学研究的范围都在现实人生中,所以他说的“自我实现”还是现实的。自从五层需求理论发表以来,得到世界的赞赏,但我觉得,它还是不足以教导人生的,还是不足以让世界光明的,因为所有的需求,都来自于一个源头,就是——自私。

自私,就是为自己着想,首先为自己着想。自私的根源来自于保护,让自己生存下来,但除了基本的生存之外,他还要保护自已,要活得更好,更如意。害怕受到伤害,于是我要怎样,我要怎样……我不要怎样,我不要怎样……总之,思想和语言的第一个字都是“我”。但凡是来自于我的思想和行动,就会产生烦恼,佛教主要就是讲这个问题。佛教称为“我执”,我执就是烦恼的根源。儒家教人坦荡荡,教人廓然大公,你就少掉很多烦恼。我们当然不能够对一般人要求过分,要求大家像颜渊那样,“一箪食一瓢饮,在陋巷”,连物质的需求都可以不在意。但你如果有得吃,有得住了,是不是可以放心了呢?至于安全的需求,如果有人拿着刀子架在你脖子上,叫你不要恐惧,这一个要求太高了,我也不好这样要求大家,但如果安全的顾虑并没有那么严重呢?你是否就可以安心?再来,你想想你是否被爱着?“缺爱”,这是当今社会上普遍的烦恼所在。西方这一两千年来,尤其最近几百年自从欧洲各民族小说出现以来,百分之九十的小说都以爱情和烦恼为主题。世界上的电影,几乎百分之九十也都围绕着爱情和烦恼。其实,有爱情,就有烦恼。所以如果从“爱情”这个地方来看人间,人间就是一片苦海。人生往往不能从爱情得到幸福,而是从爱情上得到苦恼。为什么?也是因为自私!你看,爱情,爱情,到底爱谁了?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啊!当两个人在一起,不是爱着对方,而是爱自己的时候,爱的幸福就立刻转为痛苦了。如果广义地看爱情,扩大到亲情、友情,或许幸福的结果比较大,因为对亲人和朋友的爱比较不会太自私。当然,天下有许多不慈不孝不忠不义的例子,不都是起于自私吗?谁先想着自己,烦恼就跟着来了。还有说要尊重的需要,想要被尊重,当然想着的是自己啊。整天想着别人了解不了解你啊,有没有人赞赏你啊,如果没有,你就感到空虚了。何况了解到怎样精细,赞赏到多么神勇,那些需求是无穷无尽的,所以人生就只好空虚了。如果进一步,不仅是别人不了解,不赞赏,甚至他误会你,攻击你,那岂不更令你嗔恨。尊重得不到满足,为何会空虚嗔恨呢?还不是为了自私,为了荣耀自己?

本来,我以为我们同学应该远离烦恼了,没想到还是烦恼多多。我每次看到你们的烦恼,我都想笑,都想告诉你:那是你自找的。你如果还在这几重需求里烦恼,你怎么承担天下国家!如果有的人觉得他的压力很重,所以快乐不起来,那我告诉你,是因为你的心量没打开,你小气,你自私,是你自寻烦恼。把你的心量打开,你就可以承担这些压力了。其实也不是什么承担,因为你是自在的,并没有什么压力,怎么说是承担呢?这一个人生问题,你要想清楚。所以以后你遇到所有的烦恼和郁闷,你都要想,你是不是自私了,是不是为自己着想了?还是为天下苍生着想,为千古圣贤着想?你是不是为生理的心理的欲望的名声的满足而烦恼,还是为“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”而担忧?这要想清楚。所以解决烦恼之道,就是打开自己的心胸,不要那么多自私的需求。需求,need,或demand,或want另一个解释就是欠缺,不是吗?你因为欠缺,才有需求嘛,你欠缺个什么东西呢?你活着了,你还欠什么呢?所以我常说“一息尚存,三餐温饱,你就不要再有需求了,你就应该为人生的意义而奋斗了。”你的需求越大,你就越活该,就越受苦去。而这个已经很“人文”的心理学,就研究出人生充满了需求,教导人要满足需求,所以我说所有的西方心理学都是“庸俗心理学”,所调查的数据都是庸俗人的反应,所有的建议都是为庸俗人而设想的。我希望我们要互相勉励,不要做庸俗的人,但你不要因为别人庸俗,你就鄙视他。叫你不庸俗,不是要你去要求别人,而是要你做好自己。

天下人都很赞赏马斯洛的理论,前几天我还跟几位朋友讨论到这理论,他们很不满我说马斯洛庸俗,他们说马斯洛也有理想,因为他最后还有一个需求,叫做“自我实现”。但我看这个自我实现,也还不是天地的,不是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”来的。所谓自我实现,是一个人成为一个艺术家,一个科学家,一个政治家或宗教家、哲学家,马斯洛还不免是以现实的成就为标准的,还是“功利主义”的。这样,被称为“人本”,是名不符实的,所以遵从马斯洛的理论,人生也不见得会长进,人间也不见得能得到幸福——当然,西方的“人本”或许只是如此。我则认为说到“人本”,应以人为本,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。什么是人性?这是西方,尤其现代的西方所不谈的。真正对人性关怀的,从人性思考问题的,是儒家。中庸讲“天命之谓性”,而孟子“以心证性”,性是天地之性,心是无限之心,无限心,是自由的,合称“自由无限心”,我们书院所要教的就是要教这些讲这些,一般人好像听不懂,一般人也不会赞同的,一般人会往往说心说性,是虚妄的空想,只是挂在口头上的,圣贤是骗人的。但这是不是空想呢?你要想一想,这一关打不破,你就永远沉沦!所以这一关要打破!打破你的自私!

如果自私是烦恼之源,那么公理公心便是幸福之源,如果要自我实现,应该实现这样的自我。古文造字,即有这个意思,韩非说“仓颉作字,自营为厶,背厶为公。”这个字叫“私”(季谦先生板书“厶”的初文),厶的形状就是自己把自己包起来,孔子说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”,厶和吝的意思差不多,吝就是把自己闭塞起来,外面进不来,里面出不去,这样的人才华再高,也没有大用。这就自环为厶。因为厶这样写,很像“回”字(先生板书“回”的初文)——回字是象漩涡之形,象形所以颜回为什么字子渊呢,因为渊是深水,水流到深的地方就容易有漩涡。晋代有人姓陶名潜,潜也是深水,因为水深发暗,所以用其反义,字渊明——古人可能为了避免厶字和回字混同,所以就借用“私”字来当作“厶”,原来,“私”字从“禾”,应该是一种植物,借来当自厶的厶用,现在都把厶字写成私了。大家都知道自私是不好的,要反过来才好,有另一字是“公”(季谦先生板书“公”的初文),“公”字就是在厶字上加一撇一捺,这一撇一捺,用左右两边张开之形,表示相背反的意思,后来借用为数字的“八”。背私就是和私相反,所以“公”就要放弃私心,不要为自己着想。尤其你已经在物质生活上没有缺乏了,已经温饱了,你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环境里,你的安全没有受到威胁,你不须天天想着要战斗,老鼠要出洞口的时候为什么要左顾右盼一番,因为牠有不安全感啊,但你是安全的。现在可能不满足的就是你有没有被爱和被尊重了,但请问:你为什么一定要被爱呢?你为什么不想一想你有没有去爱人呢?你为什么那么在意你有没有被尊重,你为什么不想一想你有没有去尊重人呢?可见你的烦恼是来自于你的自私,你天天想着我,我,我,什么都想着我,然后就感觉缺乏,就沮丧,你不是自讨苦吃吗?再进一步说,所说自我实现,你不可以用社会上所谓的“成功人士”做标准,你应该把自我实现放在每个当下来考察,你天天进德修业,则你天天就都是自我实现了,而且你将来的自我实现是无穷无尽的,你的幸福是无穷无尽了,这就是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”,这就是“君子坦荡荡”,所以,你不要再有什么需求了。没有需求的时候,你的公心才会出来,你越需求,你内心越向内卷曲收摄,好像一个“黑洞”,黑洞能把任何东西都进去,进去就不出来,连光也被吸进去,出不来,所以里面全是黑的。若问一个人愿意不愿意生活在漆黑的环境里,相信每个人都不愿意,但为何你常处在那种暗无天日的心境下,而且似乎乐此不疲,不愿出来呢?要让你心理爽朗,发乎天光,其实很简单,就是不要自私。你自私,本来是想要拥有更多,但到头来却失去更多。所以,我请你敞开你的心灵,背私为公,你要给出去,老子说:“既以为人己愈有,既以与人己愈多”,你要好好体会。

这些话,我天天讲,用各种不同方式讲,今天借用马斯洛理论来讲,也是讲这些个。我这是为了什么?是为了你们幸福,为了大家幸福啊。你们在书院里要养成真的幸福的心灵,叫“廓然大公”,出去之后,这个心灵永远不被打击。你还可以把幸福发散出去,你要有这个能耐,要实现这个境界。要不然,你来书院是白费了,你这一生也白费了。好,今天就讲到这里。


时间:2016年12月28日(晨训)

地点:书院教室

整理:吴熠瑶

修订:王财贵(2018年1月8日)


相关阅读:

● 文礼常谈 | 简单与幸福
 文礼常谈 | 何年何月重见天日
● 文礼常谈 | 真实的生命——在波涛汹涌中树立起一个永恒的雕像
● 文礼问学 | 季谦先生与文礼国学院学生小参实录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